战国四公子中驰盈策略,楚国的春申君最为特殊的,可谓古代最胆大妄为的投机者,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到,他的每一个成功都是投机成功的典范,直到最后一次亏蚀了本——
一、冒险出使秦国,解楚国危,走上历史舞台
春申君名黄歇,本是一介平民。
这与其他公子就没法比了,同为“战国四君子”的孟尝君、平原君、信陵君都是列国的王族,出身和家族势力都很大,也是各自崛起的基础。
春申君就不行了,他既没有家族势力作为依靠,也没有钱财来养门客、食客。因此,春申君的前半生,虽然得到楚王的任用,但是不论名声还是势力,都几乎等同于零,直到其43岁时,终于被他抓住机会一举成名:
公元前298年,秦国攻打楚国,攻克楚国都城鄢郢,楚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。眼看秦军不可敌,楚顷襄王欲派人赴秦国求和,黄歇一看机会来了,临危受命为使臣出使秦国。
展开剩余77%于是一封千古劝谏信诞生了,这便是著名的《上秦王书》。在信中,黄歇引经据典,秦、楚乃大国,秦若灭楚,楚必拼死相抗,到时必是两败俱伤,结局一定是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。韩、赵、魏等国必然会趁机进攻秦国。何况经此大败,楚国已经不能对秦国构成威胁,何不与楚国结好共同对付列国?
秦昭王一想驰盈策略,黄歇说的是这么回事,主要是还没到解决楚国的时候,
于是答应与楚国结为盟友。但前提是,楚国须派太子来秦国充当人质。
这对楚国当然不是好事,但对黄歇而言,他的机会又来了!
二、冒死帮太子回国,一飞冲天,受封春申君
太子要去秦国做人质,黄歇当然要陪着,毕竟这是黄歇答应下来的条件。
于是,黄歇就和太子熊完在秦国做了九年多的人质,身处异乡的两个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
直到公元263年,楚顷襄王病重,熊完作为太子理应回国即位,但是却遭受到秦国的拖延和阻挠。此时的黄歇和太子一样着急,太子着急一旦不能及时回国,那么楚王之位必然花落他家,黄歇则着急,太子不能回国即位,自己也将失去此生唯一的发迹机会。
于是,黄歇决心再来一次绝地投机,放手一搏。他让太子乔装打扮成楚国使者的车夫混出秦国,自己则冒死留了下来驰盈策略,通过装病的方式骗过秦国君臣。
结局是太子顺利回国即位,黄歇却要彻底歇了,他干脆孤注一掷:“楚太子已归,出远矣。歇当死,愿赐死。”秦昭王大怒,欲逼黄歇自杀。幸亏秦国丞相范雎和熊完关系很好,他劝阻了秦王,其对秦王说:”而今楚王病重,太子回去必然即位为新楚王,其必然会重用黄歇,不如将黄歇放回去,以此交好楚国“。
秦昭王从秦楚结盟的大局出发,听从了范雎的意见,将黄歇送回了楚国。
这次冒死相助太子的举动,彻底改变了黄歇的人生。黄歇回到楚国后,已经即位的楚考烈王为回报黄歇相助之恩,任命黄歇为相国,封春申君,赐其淮北十二县,从此,黄歇走上了人生巅峰!
三、走上投机巅峰,图谋窃国,终落入黄鹊之口
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中,唯一一个非王族的公子,黄之所以能获得如此之高的地位,依赖于早年在秦国的那次政治投机。
也正是这次投机让他尝到了天大甜头,故而其在受到其门客的蛊惑后,忍住不想再来一次,没想到这一次不仅没有得到好处,反而赔上了身家性命。
史书记载,由于楚考烈王没有儿子,春申君的门客李园让其妹李环先与黄歇私通,待有身孕后,再通过妹妹之口劝说黄歇,将其献给楚王。以期“赖天有子男,则是君之子为王也,楚国尽可得”的美梦。
权倾一时的春申君居然听从了李园的建议,居然成功地让自己的儿子成为楚国太子,眼看就能实现“窃国大业”了。
可惜他忘了“螳螂捕蝉麻雀在后”,李园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野心家。
于是,在楚考烈王死后,黄歇毫无防备的入棘门吊丧,被李园刺客的伏击,身首异处。
公元前228年,因李太后(李环)与春申君同居的隐秘泄露,考烈王之弟负刍以此为口实发动政变,黄歇后人被满门抄斩。
春申君黄歇的一生,是投机的一生,靠着投机从底层官吏到权倾朝野,整个战国都少有。
然而,他的“投机”并非出于大义和公心驰盈策略,更多地出于私利,而“投机”也终究不是大道,他的败亡也就顺理成章了!
发布于:天津市瑞和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